7月12日,由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监察与风险防控研究中心主办,兰州财经大学承办,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协办的“2025年财会监督和高质量发展论坛”在甘肃省兰州市飞天大酒店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会议秉承“凝心蓄势,聚力启新”原则,汇聚了众多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行业协会的相关专业人士,共同探讨财会监督话题。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个理念交流平台,更是推动财会监督从“合规检查”向“治理引擎”跃升的关键枢纽,通过政策解读、企业实践、学术智库的三方协同,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苏孜主持,由兰州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王光亚、西南财经大学审计监察与风险防控研究中心主任李越冬教授分别致辞。
王光亚书记首先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兰州财经大学及会计学院的发展历程。其次,他着重强调了,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激活新的发展动能。本次会议聚焦这一时代命题,对于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加强财会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财会监督体系,切实提升监督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期望与会代表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财会监督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创新。


李越冬教授首先奉上了“四份诚挚的感谢”,然后介绍了研究中心的情况,并强调研究中心的宗旨“唯有搭建起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坚固桥梁,让理论真正服务于实务,才能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她强调,大家应以“凝心蓄势,聚力启新”的姿态,共同推动理论创新与实务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实践。

主题发言
大会主题发言环节精彩纷呈,本环节由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苏孜和会计学院副院长邢铭强分前后半场主持,多位知名学者围绕财会监督与高质量发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


孙宝厚博士发言的题目为:审计的三个基本理念。他谈的三个基本理念是:无问题不审计,有问题应发现,凡问题必整改。三个理念涉及设立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审计尽责担当作为,以及审计整改形成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审计的基本目的和作用——促使被审计单位少发生以至不发生问题。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秦荣升教授的演讲题目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智能财会监督》。他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处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浪尖,其能够自主生成高质量文本、图像和数据分析模型,极大地拓展了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的边界。在财会监督领域,生成式AI展现出巨大潜力,可应用于自动化审计流程、实时进行风险监测以及财务异常检测,从而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和效率。秦教授通过深入探讨如何将先进技术嵌入智能化监督系统,以响应审计理念中的精准识别与及时整改要求,从而推动财会监督高水平发展。最后,秦教授强调,财会监督的目的是应用现有数据去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财会监督工作者,不应仅思考未来应该做什么,而是更应多思考现在做什么才有未来,才能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德勤亚太区审计及鉴证数字化赋能及AI领导合伙人金科以《AI在财会监督领域的深度应用》为题,从数智化时代的财会监督体系、AI在企业内部财会监督方面的深度应用、AI会计师事务所的深度应用三个部分展开分享。首先,金总讲述了AI大模型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数智化时代对财会监督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强调通过数智化赋能构建“智能监控+动态预警”体系的重要性;随后,他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企业内部财会监督中的深度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如何实现风险控制,降低人工成本;最后,他聚焦于AI在会计师事务所核心业务中的变革性应用,详细介绍了如何借助AI大模型技术提升审计证据收集的效率与范围、应用高级分析工具进行复杂交易模式的异常检测,以及构建智能工作流程以重塑审计程序执行与质量控制的方式。他通过丰富的行业实践案例,展示了AI如何赋能审计师进行更深层次的洞察,显著提升鉴证服务的精准度与价值。

陕西融丽发展集团审计监察部总监银河以《在变革中探索民营企业审计体系的新质生产力》为题,聚焦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讲述了内部审计如何推动监督效能向企业战略层延伸。首先,其从三个角度探讨了企业当前的内审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针对企业需求、审计机制与成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度剖析。其次,他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并强调了审计的价值不仅仅是挽损、合规调查,更应关注企业重大风险及长期经营价值的一致性。最后,他强调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义和边界,并强调了审计监察生态的重要性,同时号召大家共建、共治、共享审计监察生态圈。

西南财经大学审计监察与风险防控研究中心主任李越冬教授以《内审建言在财会监督中的作用——基于问卷的分析》为题,进行了深入讲解。李越冬教授首先详细阐述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与核心特征职能,与财会监督的关系。随后,基于500多份来自内审人员的问卷数据,系统分析了内审建言的现状,内审建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不同内审建言给企业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改进内审建言以便有效提升监督过程的透明度和效率等。

分组讨论1
会议特别设置了两个会场、三个论文主题讨论环节,围绕”企业绿色创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实体企业金融化”等主题展开。在各主题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学者们通过论文报告与点评等方式,充分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讨论聚焦于审计等专业领域,探讨企业如何在绿色发展浪潮下,利用耐心资本、财务共享模式等要素,助力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环保责任。
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师生也积极投身其中,热情地与各位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在互动过程中收获颇丰。此次会议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研究成果的良好平台,更有力地促进了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也为后续进一步探索相关议题奠定了扎实基础。


分组讨论2
研讨中,多位学者带来深度分享:浙江财经大学黄申以“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途径探究”为题,结合实践案例阐释党组织融入企业治理的路径,甘肃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张力恒从实践维度点评其选题价值与逻辑严谨性;青海民族大学张敏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展开分析,实证得出数字化转型可促进绿色创新及研发投入的结论,并提出实践启示;华中科技大学亓灵杰聚焦“领导者变更与投资效率”,解析管理团队变动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机制;贵州大学刘婷婷则以“中报强制审阅与信息质量”为切入点,为完善财会信息管理体系提供思路。


圆桌会议
本次论坛的圆桌会议环节由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系副主任朱章耀主持。会上,来自学术和实务界的多位资深专家齐聚一堂,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围绕财会监督与高质量发展的多个维度,展开了一场耐人寻味的探讨。
四川省会计学会副秘书长王玖斌指出,财会监督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起源于财政系统,而后伴随着国家审计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演变。当前,财会监督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应聚焦于预警风险、规范制度以及助力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民营企业与内部审计也正积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甘肃省审计厅企业审计处处长张薇着重强调了审计工作的开展要点。她表示,审计工作需全方位、有序地推进,要紧密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施展专业优势,始终秉持问题导向原则。同时,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应携手合作,共同深挖机制体制中的漏洞,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教授、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大鹏提出,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2023年中办四号文所提及的“6336”内容,为二者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若能将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便能有效弥补国家审计监督在边界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风险管理与审计中心负责人卢玉如结合自身再多个不同行业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丰富经历进行分享。她总结出“前置”“平衡”“影响力”三个关键词,强调要做好事前监督、巧妙平衡风险与收益,并依靠审计影响力联动各防线,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甘肃省会计与珠算学会财务监督与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宗义回顾过往从业经历时谈到,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联系日益紧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审计如今更应重视舞弊发现工作,顺应行业发展潮流。
中国石油审计服务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中心经济责任审计处处长张孝彬凭借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指出,当下审计工作需从党建强审、质量强审、科技强审以及强审内容建设等多个关键方面持续发力,进而推动整体审计工作实现更好的发展。

此次会议中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财会监督与审计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也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思考,后续有望助力相关工作迈向新台阶,创造更多价值。


闭幕式
本次论坛会议由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邢铭强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论坛意义重大,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搭建了优质交流平台,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与会者在此不仅能相互启发,拓宽视野,提升专业水平,还能激发财会监督实践的创新思维,助力高质量发展。最后,其对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辛勤筹备表示感谢,同时,也向每一位积极参与其中的专家学者以及同学们给予的大力支持致以深深敬意。

此次财会监督和高质量发展论坛的顺利闭幕,彰显了兰州财经大学在深耕财会监督领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积极作为。论坛不仅全面呈现了学校在财会学科建设中的扎实功底与创新成果,更让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得以充分交流见解、凝聚智慧,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拓宽了思路。
立足当下,展望长远,兰州财经大学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与国内外学界、业界的合作维度,携手探索财会监督在优化资源配置、防范金融风险、保障经济稳健运行中的有效路径。学校也将始终秉持育人使命,深耕学术研究,推动财会监督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着力培养既懂专业又能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兰财力量。